茶艺的传承与发展介绍
以上都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人对茶道的理解,茶道是将中国的古典艺术融入到茶当中,然后用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亦是古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种的追求境界。 茶可道,非常道
目前国内一般已经不说茶道,而是说茶艺,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能够说出来的道那已经不是什么道了,真正的道是不能说出来的,所以道是不能随便挂在嘴边的,但是艺可以随便说,所谓道存于心,心才能生道,个人认为道是一种高度,一种姿态,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茶之所以能够称为道,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 茶乃自然界的一部分,南方之嘉木也,既然茶存在于地球上,长盛不衰,自然有存在的道理,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来说,存在即是真理,真理即是道,道追求真。
其次,茶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饮用价值,并且能够使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再次,茶之称为道也要仰仗于画、花、香等艺术形式。古人喝茶讲究挂画、插花、焚香,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每一门艺术又都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这种在视觉、味觉、嗅觉等立体感官的刺激之下,茶已经不单单是茶了,是一种形而上的高级精神层面享受,是一种艺术的境界,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们称之为道。所以对茶道的理解不应该是片面的,应是站在整个宇宙和自然当中感受,站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上去体验。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我们已经迎来了另一次的文艺复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必将绚丽绽放。回归到目前兴起的茶艺培训市场,茶艺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而慢慢升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人群,但是在认知、专业性和规范性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显得浮躁,很多茶艺机构还在停留在技术的简单模仿和复制阶段,而且模式陈旧、老化、缺乏内涵和创新,只是当做一种简单的盈利手段来做。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首先自身要认真研究和了解茶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需要花时间去做工作的,不要急功近利,只有自身的积淀够了,才能够去承载这深厚的茶文化,再加上创新,才能够从众多的茶文化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所以对待茶文化也好,茶道也好,茶艺也好,作为传播者和推广者,一定要认真负责,先去自身悟道,然后再去传道。
弘茶之道,厚积薄发
茶艺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已有千年历史,一个合格的茶艺师或者茶艺培训机构应该是需要很多的综合知识和修养的。目前大部分的茶艺师在各类教学上都侧重在手法上,而忽略了茶本身的知识内涵和意境的重要性。手法的优美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艺。只有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中,才是真正的茶艺培训和茶艺表演。
因此茶艺培训机构首先要对学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兼顾其他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如琴棋书画等等,短期的培训对茶艺师的整体素养影响不大,不可能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告知茶艺师们,这是提高茶艺师们修养的必要的一门课程,要通过长时间的累积,才可以达到一定的要求。当这些特色课程融入到教学和课程中,培训才真正做到了有肉有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茶艺师来。而作为一个茶艺师来说,自身也需要具备这些方面的综合修养,才能去很好的承载茶文化,去传播茶文化。
茶艺师并不是年轻美貌的代名词,而是有气质、有风度的优雅者。表演者可年幼可年长,可男性,也可女性。在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茶艺师是文化的传播者,茶艺是一个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人通过茶艺的这种形式将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来的手段。
推陈出新,创当代茶艺
任何艺术的发展和前进都离不开创新,不断的创新才是艺术的生命力,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不断的创新发展,丰富完善,否则就会死板、僵化。历史告诉我们,古老的泡茶技艺一直在变化着,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早在元未明初就被淘汰了,明代盛行的叶茶撮泡法虽然流传至今,但已演变为三大流派(工夫茶、盖碗茶和玻璃杯茶),就是各个流派自身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即以工夫茶来说,过去南制水壶已被不锈钢壶或石英壶所代替,泥炉木炭也被电炉和酒精灯所代替。台湾茶人们在工夫茶冲泡技艺中增加了一道闻香程序,创造了均匀茶汤的“公道杯”和专门闻香的“闻香杯”。上海的茶人则更加以改造,而自称为“海派工夫茶”。跟随时代的步伐,这是历史的必然,只有这样,中华茶艺才会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选自:重庆茶艺培训班官网